第11章 诗惊两大儒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就在王府尹回到衙门,命手下衙役照李天顺所说,把真凶已经认罪,案剑已经结案的消息散布出去时。
    位于皇城东门外的翰林院里,两位老者正在一处暖阁中对坐饮茶。
    其中有一位身穿紫袍,一片白胡飘洒前胸,但皮肤却红润泛光的老者,正是翰林院大学士聂贤,自留人,号东南居士,天治二年状元。
    他在翰林院耕耘十余载,已经将这座以前只是安置文学、经术、卜、医、僧道、书画、奕棋人才的待诏之所,变成了以文学之士为主,专掌内命的朝廷大部。
    坐在他对面身穿一身红袍,矮矮胖胖,有些谢顶,蓄着长髯的老者叫岳华峰。
    如今官居翰林待诏,朝廷三品大员,聂贤的副手兼发小,因喜好诗词,有当今诗仙之美誉!
    就在两人正在讨论如何更好为翰林院广纳人才时,有下人进来禀告道:“
    “聂大人,张志伟张大人说有要事求见。”
    “让他进来。”聂贤从不在自己的得意门生面前端架子,抿了口茶道。
    下人领命,不一会儿就见张志伟气喘吁吁走了进来。
    聂贤眉头微微一皱:“何事如此慌张?”
    “老师,学生有一事想请您帮忙。”张志伟躬身施礼道。
    “讲。”
    张志伟稳了稳心神,就将李天顺的案子言说了一遍。
    聂贤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用带着几分埋怨的口气道:“志伟,这是京兆府的事。
    就算此人有什么冤情,咱们翰林院也不宜插手,为师劝你还是不要管这等闲事。”
    “可是老师,这个李天顺可是学生今生罕见的一个大才。”张志伟急了,连嗓门都提了八度。
    “大才?”
    聂贤眉梢轻动一下,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子颇有些才气,素来不肯轻易服人,可今日竟把一个死囚说成‘大才’,这事还真有点儿意思!
    “是的。”张志伟忙回道:“此人在学生面前做了首诗,堪称绝句!
    学生认为,这样的人应该就是我们翰林院急需的人才,且学生也观察过他,认为他绝不可能是那种图财害命之人。”
    “绝句?说来听听。”一旁号称诗仙的岳华峰也来了几分兴致。
    “是。”张志伟答应一声,清了清嗓吟道:
    “窗竹影摇书案上,
    野泉声入砚池中。
    少年辛苦终事成,
    莫向光阴惰寸功。”
    顷刻间,两位大儒的身子都是一震。
    号称诗仙的岳华峰,张嘴看着眼前的张志伟,一时竟说不出话来。
    这首诗写得太绝了!
    语言上平易浅近,质朴自然,没有一个难解的字句,毫无半点雕琢的痕迹,却出语警策,情意深重。
    特别是前两句,写窗外的竹影子在书桌上摇曳,野外泉水叮咚,仿佛流入了砚台中。
    描绘了竹影添案,泉流入池的情景,画面有动有静,意境美妙。
    一个‘摇’字生动表现出了竹影曼妙灵动、摇曳生姿的画面感,一个‘入’字营造出了野外泉水,静默融入砚池的清幽意境。
    更是烘托出后两句里的少年性情高洁、勤奋好学的形象,又间接含蓄告诉世人,年轻时努力是有益于终身的大事,面对匆匆逝去的光阴,绝不能丝毫放松自己。
    这种诗——自己是万万做不出来的!
    而一旁的聂贤也正沉浸在这首诗的意境中,喃喃自语“果然是好诗,果然是好诗。”
    他知道能作诗的人有很多,但能做出这般千古绝句的人,在他有生之年还真没见过一个活着的。
    随即又急问张志伟:“李天顺师从何人,怎么老夫从没听过有这号人物?”
    张志伟答道:“学生也问过他,可他说只读过几年私塾,其余的都是自学成才。
    而且学生也确认了这一点,当时他身穿囚服,却仍不忘在京兆府的班房里苦读经典,由此就足可以看出此人视书如命,意志坚定!”
    天才,此子绝对是个天才……
    聂贤再次被惊到了……什么叫身陷囹圄还不忘读书,这就是,一时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。
    要是能把这个人弄进翰林院,再成为自己的学生,以后定是朝廷栋梁之材,也会为自己留下一段‘慧眼识大才’的千古佳话!
    就在这时,就见岳华峰忽然对着张志伟叫道:“快、快拿着老夫的名帖去京兆府。
    就说这个李天顺是老夫的学生,告诉府尹此案必须要重新审理,届时老夫也会一并参加。”
    一旁的聂贤立时明白了岳华峰的心思,也忙看向张志伟道:“不行,志伟你拿着为师的名帖去。”
    岳华峰轻哼一声:“留人兄,你这未免也太不够意思了,我想收个学生你还跟我抢?”
    “这不是抢不抢的事,我是翰林院大学士,这样一个人才,理应收到老夫之麾下。”
    “不行,老夫以诗词擅长,这个学生老夫收的是名正言顺。”
    “老夫的官比你大,你要听我的!”聂贤有些急眼了。
    “大又如何,自古学生认老师,也没有比谁的官大这一说?”岳华峰奋起反驳。
    “你!”
    “我怎么了?咱们好了几十年,你还想因为这件事弹劾我不成?”
    “你以为老夫不敢吗?”
    “你去呀!”
    张志伟顿时感到一阵麻爪儿,真怕这两位大儒当着自己的面动起手来。
    到时可怎么拉……
    好在两人一直吵到面红耳赤,跃跃欲试也没动手,最后还是聂贤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,才将此事占时平息下来。
    就是先把这个案子弄清楚,救出人后,让李天顺自己选择拜谁为师。
    岳华峰想想也有道理,便让张志伟去找京兆府府尹,但前提是不能拿任何人的名帖,而是要以翰林院的名义去。
    张志伟不敢怠慢,骑上马就飞奔到了京兆府,见了王府尹也不客套,直接将翰林院两位大儒的意思转达给了他。
    王府尹一听就蒙了,这个李天顺到底是什么人?
    先有大理寺狄大人要求重审此案,后有翰林院一位二品大学士,一位三品待诏表示关注,这些人可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。
    为了先把自己摘干净,王府尹当即就把李天顺定下的计策告诉了张志伟,还不忘信誓旦旦说自己已经开始帮助李天顺云云……
    听到这些后,张志伟的心才放下一半,又骑马飞奔回翰林院,将此事原原本本禀告了聂贤和岳华峰。
    这让两位大儒对这个李天顺更是另眼相看,告诉张志伟要继续关注此事,一旦李天顺自证清白后,就尽快把他带到翰林院来见他们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