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章 谁包围谁?
大单于亲来督战,将楚国使者召至帐中,想看看城破之后这些人的反应。
几拨使者第一次在匈奴人营中见面,无心客套,一个个失魂落魄,等候最终的结果,许多人心存必死之志,只是觉得还没到时候。
天亮不久,接连来了三名匈奴信使,神色紧张地向大单于通报消息。
大楚使者自己带来的通译被软禁在别的地方,匈奴人的通译这时候一个字也不肯传译,神情变得紧张起来。
大单于也没那么从容了,下令撵走楚使,召集各大首领议事。
约摸一个时辰之后,大单于召见乔万夫,提出匈奴人可以暂停攻城,条件是皇帝必须立即来见大单于。
乔万夫茫然失措,不知该如何应对,出帐之后与同僚商议,众人更是吃惊,很快,他们发现匈奴人真的在撤兵,越发不明所以,只有瞿子晰趁人不备,小声对乔万夫说:“皇帝可以来。”
乔万夫听说过瞿子晰的大名,于是接受他的建议,再被大单于召见的时候,同意去劝说皇帝来匈奴人营中,可他并不明白理由,只能含糊其辞。
瞿子晰懂一点匈奴语,他从来不说,但是能听懂,之前的三名匈奴人向大单于通报的都是同一条消息,大单于一开始不信,可消息越来越多、越来越明确,由不得他怀疑。
邓粹东征——瞿子晰尚未完全理解这条消息的重要含义,但是看到匈奴人的反应,他明白此事极为重要,对大楚、对皇帝皆是如此。
于是,他在皇帝进帐前一刻,小声透露这条消息。
韩孺子一下子踏实了,邓粹是个有点古怪的大将,很难让人完全放心,但他毕竟成功了,不仅穿越匈奴人的包围到达马邑城,还与皇帝不谋而合,率兵东征,夺取长城关卡,要将匈奴人堵在关内。
草原是匈奴人的源头,没有它,匈奴人很快就会干涸,入关之后,他们主要依靠抢掠供养整支大军,可每个匈奴人心里都清楚,抢掠终有尽头,他们还是得回到草原吸取能量。
对匈奴人来说,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自由进出长城,既不远离源头,又能享受楚地的繁华,并在必要的时候得到城墙的保护。
光是回家之路被堵死的传言,就足以令匈奴人心中方寸大乱。
大楚皇帝到来,没有匈奴贵人出来相迎,倒是有一群士兵拦住了楚使与皇帝的侍卫,只允许他一个人进去。
帐篷里比外面热得多,数十位匈奴贵人挤在里面,或坐或站,身上带着刀弓,用蔑视与凶狠的目光盯着大楚皇帝。
皇帝太年轻、太弱小,像是一只误闯进入虎穴的羔羊,之所以没有被马上吃掉,是因为肉太少,不值得猛兽下口。
这是匈奴人想要制造出来的气氛,韩孺子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真相:大单于封锁了消息,帐外的绝大多数匈奴人还不知道塞外的动向,帐中的贵人知道,所以他们摆出这样一副架势,其实是色厉内荏。
大单于将楚使留在帐外,是要将他们的茫然惊恐传染给皇帝,没料到其中一人竟然能听懂匈奴语。
与众多臣子一样,韩孺子原先存着必死之志,现在却有了必胜之志,脚步轻松,神情坦然,对左右两边的锐利目光视而不见,径直走到大单于面前。
大单于半躺在舒适的软榻上,去年在碎铁城谈判之时,他还是谦逊睿智的老人,今天却是一位蛮横骄傲的异族君主,高高在上,随时准备发泄雷霆之怒。
论到虚张声势,大单于确实比一般匈奴贵人做得更好,但也仅此而已,他的表现更让韩孺子相信,塞外的消息对匈奴人是一次重击。
匈奴贵人齐声怒喝,示意皇帝向大单于下跪。
即便没有瞿子晰的提醒,韩孺子也不会下跪,直视大单于的双眼,说:“大单于别来无恙。”
大概是不信任金家兄妹,大单于身边另有一名通译,小声向大单于耳语。
大单于冷酷的脸慢慢融化,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,稍稍坐直,抬下手,命令贵人们闭嘴,然后嘀咕几句,通译小心聆听,随后挺直腰板,傲然向客人说:“匈奴大单于敬问楚国皇帝:匈奴人看到了楚军的坚韧,楚军也领略了匈奴的强大,可还需要再来一战?”
韩孺子平静地说:“再来一战?战斗从来就没有结束,大楚将士严阵以待,正在城中等待匈奴人。”
通译像是长了两副面孔,面对大单于时谦卑有加,转向皇帝时立刻变得倨傲无礼,“匈奴大单于敬告楚国皇帝:晋城必亡,匈奴人给予你们苟延残喘的机会,你们若不珍惜,今日夜间,就是城中全体楚人灭亡之时。”
韩孺子微皱眉头,问道:“苟延残喘?大单于想不出这个词吧?”
通译脸上微微一红,“大单于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韩孺子摇头,“不对,大单于不只是这个意思,他在害怕,因为苟延残喘的不是楚人,而是匈奴人。你告诉他,匈奴人撤出晋城的时候,朕就已经知晓一切,他以为是谁安排的整个计划?你还可以告诉他,此刻塞外的楚军大将,就是那位带走右贤王姬妾的魏苏,他的真名叫邓粹,乃是大楚车骑将军,奉朕的旨意出塞领军,有劳右贤王的盛情款待。”
通译脸色青红不定,再也没办法维持倨傲之态,匆匆向大单于传译。
坐在边的一名匈奴人突然一跃而起,怒吼一声,拔刀冲向皇帝,被其他人拽住,兀自大吼大叫。
韩孺子目不斜视,知道这就是包围晋城多日的右贤王了。
大单于咳了一声,说了几句话,通译没向皇帝传译,右贤王收起刀,面红耳赤地坐下,其他贵人也都面带惭色。
大单于转向皇帝,盯着他看了一会,又露出微笑,这回的笑容明显一些,似乎带有更多的善意,然后他说了一通话。
“原来真是皇帝的安排,可皇帝是否知道,匈奴人围城多日而不攻打,就是要引诱塞外的楚军进入圈套?他们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,要不了多久,你的车骑将军,头颅就会送到这里。”
韩孺子不知道匈奴大军的主力此刻正在燕南与楚军苦战,更不知道邓粹东征是否顺利,脸上却是胸有成竹的表情,笑道:“大单于又是否知道,百万楚军已将匈奴人包围,你们入关的那一刻起,就已进入圈套?”
听完传译,大单于哈哈大笑。
通译又恢复了倨傲神情,“匈奴大单于敬告楚国皇帝:被困之君还能口出狂言,皇帝的胆子确实不小,既然咱们都认为对方进入了圈套,那就等等看,皇帝也不必回去,留在这里静候佳音吧。”
韩孺子没别的选择。
皇帝被安排住在大单于附近的一顶帐篷里,楚使都被带往别处,不允许他们再见皇帝,只有四名侍卫还能留在皇帝身边。
天色已暗,匈奴人送来酒肉,韩孺子一点胃口也没有,但是为了不让匈奴人小瞧,他吃了个干干净净。
三名侍卫守在外面,孟娥一人服侍皇帝,跟从前一样,说是服侍,她很少做奴仆的事情,大多数时候站在边上,侧耳倾听外面的声响。
韩孺子脱下靴子,打算和衣而睡,没有外人在场,他问道:“什么时候发作?”
“应该是明天夜里。”孟娥说。
韩孺子坐在床边想了一会,“除了邓粹东征,肯定还有更多事情发生,大单于在等消息,我真希望能知道那是什么。”
“我去打听。”
“不,我只是随口一说,你若是为此冒险,我以后没法在你面前自言自语了。”
孟娥停下脚步,嗯了一声,继续倾听外面的声音,过了一会她说:“需要我回答,就告诉我一声。”
韩孺子笑着点点头,孟娥想学帝王之术,可她最缺的是那些基本的交往能力。
“或许匈奴人真的设下了埋伏,就看邓粹能不能……”韩孺子心里焦躁不安。
这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,虽然没人打扰,也没有破城之忧,韩孺子却睡不着,直到后半夜,他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,梦境接二连三,总有人不停地跑进来通报信消息,每每在关键的时候被打断,一直说不出确切的内容……
天亮了,外面的侍卫送来凉水,韩孺子刚洗把脸,大单于的通译就来了,略带得意之情,说:“匈奴大单于敬请楚国皇帝过去一叙。”
韩孺子心里咯噔一声,脸上却不动声色,“稍等,容朕更衣。”
大帐里的匈奴贵人比昨天要少得多,右贤王仍在,一看到皇帝就怒目而视。
帐中还跪着七名大楚的将军,衣甲残破,显然经过一番苦战。
大单于慵懒地点点头,通译马上道:“皇帝认得这些人吧,你还认为是楚军在包围匈奴人吗?”
七名将军转身,一脸羞愧地向皇帝叩首,匍匐在地,不敢抬头。
韩孺子的确认得,他们大都是北军将领,其中一人正是曾几次率兵干扰匈奴大军的冯世礼。
冯世礼还想虚晃一枪就跑,却没能成功,匈奴人在攻城之余仍能分出大批兵力,将楚军包围,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,歼灭一部分,俘虏一部分。
韩孺子心中却大大松了口气,只要邓粹和柴悦两边无事,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“为了将匈奴人留在晋城,辛苦诸位将军了,诸位的功劳,朕会牢记于心。”
七名将军抬起头,一脸茫然,很快又以头触地,冯世礼道:“臣等尽力而为……”
通译脸色微变,译给大单于,大单于的脸色一下子阴沉起来。
韩孺子猜不到外界的形势变化,大单于却猜不透皇帝的真实想法。(未完待续。)
几拨使者第一次在匈奴人营中见面,无心客套,一个个失魂落魄,等候最终的结果,许多人心存必死之志,只是觉得还没到时候。
天亮不久,接连来了三名匈奴信使,神色紧张地向大单于通报消息。
大楚使者自己带来的通译被软禁在别的地方,匈奴人的通译这时候一个字也不肯传译,神情变得紧张起来。
大单于也没那么从容了,下令撵走楚使,召集各大首领议事。
约摸一个时辰之后,大单于召见乔万夫,提出匈奴人可以暂停攻城,条件是皇帝必须立即来见大单于。
乔万夫茫然失措,不知该如何应对,出帐之后与同僚商议,众人更是吃惊,很快,他们发现匈奴人真的在撤兵,越发不明所以,只有瞿子晰趁人不备,小声对乔万夫说:“皇帝可以来。”
乔万夫听说过瞿子晰的大名,于是接受他的建议,再被大单于召见的时候,同意去劝说皇帝来匈奴人营中,可他并不明白理由,只能含糊其辞。
瞿子晰懂一点匈奴语,他从来不说,但是能听懂,之前的三名匈奴人向大单于通报的都是同一条消息,大单于一开始不信,可消息越来越多、越来越明确,由不得他怀疑。
邓粹东征——瞿子晰尚未完全理解这条消息的重要含义,但是看到匈奴人的反应,他明白此事极为重要,对大楚、对皇帝皆是如此。
于是,他在皇帝进帐前一刻,小声透露这条消息。
韩孺子一下子踏实了,邓粹是个有点古怪的大将,很难让人完全放心,但他毕竟成功了,不仅穿越匈奴人的包围到达马邑城,还与皇帝不谋而合,率兵东征,夺取长城关卡,要将匈奴人堵在关内。
草原是匈奴人的源头,没有它,匈奴人很快就会干涸,入关之后,他们主要依靠抢掠供养整支大军,可每个匈奴人心里都清楚,抢掠终有尽头,他们还是得回到草原吸取能量。
对匈奴人来说,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自由进出长城,既不远离源头,又能享受楚地的繁华,并在必要的时候得到城墙的保护。
光是回家之路被堵死的传言,就足以令匈奴人心中方寸大乱。
大楚皇帝到来,没有匈奴贵人出来相迎,倒是有一群士兵拦住了楚使与皇帝的侍卫,只允许他一个人进去。
帐篷里比外面热得多,数十位匈奴贵人挤在里面,或坐或站,身上带着刀弓,用蔑视与凶狠的目光盯着大楚皇帝。
皇帝太年轻、太弱小,像是一只误闯进入虎穴的羔羊,之所以没有被马上吃掉,是因为肉太少,不值得猛兽下口。
这是匈奴人想要制造出来的气氛,韩孺子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真相:大单于封锁了消息,帐外的绝大多数匈奴人还不知道塞外的动向,帐中的贵人知道,所以他们摆出这样一副架势,其实是色厉内荏。
大单于将楚使留在帐外,是要将他们的茫然惊恐传染给皇帝,没料到其中一人竟然能听懂匈奴语。
与众多臣子一样,韩孺子原先存着必死之志,现在却有了必胜之志,脚步轻松,神情坦然,对左右两边的锐利目光视而不见,径直走到大单于面前。
大单于半躺在舒适的软榻上,去年在碎铁城谈判之时,他还是谦逊睿智的老人,今天却是一位蛮横骄傲的异族君主,高高在上,随时准备发泄雷霆之怒。
论到虚张声势,大单于确实比一般匈奴贵人做得更好,但也仅此而已,他的表现更让韩孺子相信,塞外的消息对匈奴人是一次重击。
匈奴贵人齐声怒喝,示意皇帝向大单于下跪。
即便没有瞿子晰的提醒,韩孺子也不会下跪,直视大单于的双眼,说:“大单于别来无恙。”
大概是不信任金家兄妹,大单于身边另有一名通译,小声向大单于耳语。
大单于冷酷的脸慢慢融化,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,稍稍坐直,抬下手,命令贵人们闭嘴,然后嘀咕几句,通译小心聆听,随后挺直腰板,傲然向客人说:“匈奴大单于敬问楚国皇帝:匈奴人看到了楚军的坚韧,楚军也领略了匈奴的强大,可还需要再来一战?”
韩孺子平静地说:“再来一战?战斗从来就没有结束,大楚将士严阵以待,正在城中等待匈奴人。”
通译像是长了两副面孔,面对大单于时谦卑有加,转向皇帝时立刻变得倨傲无礼,“匈奴大单于敬告楚国皇帝:晋城必亡,匈奴人给予你们苟延残喘的机会,你们若不珍惜,今日夜间,就是城中全体楚人灭亡之时。”
韩孺子微皱眉头,问道:“苟延残喘?大单于想不出这个词吧?”
通译脸上微微一红,“大单于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韩孺子摇头,“不对,大单于不只是这个意思,他在害怕,因为苟延残喘的不是楚人,而是匈奴人。你告诉他,匈奴人撤出晋城的时候,朕就已经知晓一切,他以为是谁安排的整个计划?你还可以告诉他,此刻塞外的楚军大将,就是那位带走右贤王姬妾的魏苏,他的真名叫邓粹,乃是大楚车骑将军,奉朕的旨意出塞领军,有劳右贤王的盛情款待。”
通译脸色青红不定,再也没办法维持倨傲之态,匆匆向大单于传译。
坐在边的一名匈奴人突然一跃而起,怒吼一声,拔刀冲向皇帝,被其他人拽住,兀自大吼大叫。
韩孺子目不斜视,知道这就是包围晋城多日的右贤王了。
大单于咳了一声,说了几句话,通译没向皇帝传译,右贤王收起刀,面红耳赤地坐下,其他贵人也都面带惭色。
大单于转向皇帝,盯着他看了一会,又露出微笑,这回的笑容明显一些,似乎带有更多的善意,然后他说了一通话。
“原来真是皇帝的安排,可皇帝是否知道,匈奴人围城多日而不攻打,就是要引诱塞外的楚军进入圈套?他们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,要不了多久,你的车骑将军,头颅就会送到这里。”
韩孺子不知道匈奴大军的主力此刻正在燕南与楚军苦战,更不知道邓粹东征是否顺利,脸上却是胸有成竹的表情,笑道:“大单于又是否知道,百万楚军已将匈奴人包围,你们入关的那一刻起,就已进入圈套?”
听完传译,大单于哈哈大笑。
通译又恢复了倨傲神情,“匈奴大单于敬告楚国皇帝:被困之君还能口出狂言,皇帝的胆子确实不小,既然咱们都认为对方进入了圈套,那就等等看,皇帝也不必回去,留在这里静候佳音吧。”
韩孺子没别的选择。
皇帝被安排住在大单于附近的一顶帐篷里,楚使都被带往别处,不允许他们再见皇帝,只有四名侍卫还能留在皇帝身边。
天色已暗,匈奴人送来酒肉,韩孺子一点胃口也没有,但是为了不让匈奴人小瞧,他吃了个干干净净。
三名侍卫守在外面,孟娥一人服侍皇帝,跟从前一样,说是服侍,她很少做奴仆的事情,大多数时候站在边上,侧耳倾听外面的声响。
韩孺子脱下靴子,打算和衣而睡,没有外人在场,他问道:“什么时候发作?”
“应该是明天夜里。”孟娥说。
韩孺子坐在床边想了一会,“除了邓粹东征,肯定还有更多事情发生,大单于在等消息,我真希望能知道那是什么。”
“我去打听。”
“不,我只是随口一说,你若是为此冒险,我以后没法在你面前自言自语了。”
孟娥停下脚步,嗯了一声,继续倾听外面的声音,过了一会她说:“需要我回答,就告诉我一声。”
韩孺子笑着点点头,孟娥想学帝王之术,可她最缺的是那些基本的交往能力。
“或许匈奴人真的设下了埋伏,就看邓粹能不能……”韩孺子心里焦躁不安。
这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,虽然没人打扰,也没有破城之忧,韩孺子却睡不着,直到后半夜,他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,梦境接二连三,总有人不停地跑进来通报信消息,每每在关键的时候被打断,一直说不出确切的内容……
天亮了,外面的侍卫送来凉水,韩孺子刚洗把脸,大单于的通译就来了,略带得意之情,说:“匈奴大单于敬请楚国皇帝过去一叙。”
韩孺子心里咯噔一声,脸上却不动声色,“稍等,容朕更衣。”
大帐里的匈奴贵人比昨天要少得多,右贤王仍在,一看到皇帝就怒目而视。
帐中还跪着七名大楚的将军,衣甲残破,显然经过一番苦战。
大单于慵懒地点点头,通译马上道:“皇帝认得这些人吧,你还认为是楚军在包围匈奴人吗?”
七名将军转身,一脸羞愧地向皇帝叩首,匍匐在地,不敢抬头。
韩孺子的确认得,他们大都是北军将领,其中一人正是曾几次率兵干扰匈奴大军的冯世礼。
冯世礼还想虚晃一枪就跑,却没能成功,匈奴人在攻城之余仍能分出大批兵力,将楚军包围,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,歼灭一部分,俘虏一部分。
韩孺子心中却大大松了口气,只要邓粹和柴悦两边无事,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“为了将匈奴人留在晋城,辛苦诸位将军了,诸位的功劳,朕会牢记于心。”
七名将军抬起头,一脸茫然,很快又以头触地,冯世礼道:“臣等尽力而为……”
通译脸色微变,译给大单于,大单于的脸色一下子阴沉起来。
韩孺子猜不到外界的形势变化,大单于却猜不透皇帝的真实想法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