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一 大风车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五百步枪配五千发子弹,每杆枪十发,不用打仗,两轮射击训练就消耗完了。
    没有重工业,什么都要受制于人,这是刘大双的心中之痛。
    轻工业再发达又怎么样,刘大双现在每天数卢布数的手发软,但这一切都是井中月,水中花,经不起大风大浪的。
    汉唐国货在天津开张时,他的思想也有过动摇,真想把全部产业都搬过去。
    不论从哪里讲,天津要比靖安强太多了。
    可是,小小的靖安却如同有魔力一般,深深的吸引住了他,看似强敌环视,可这也是靖安的优势,想打谁也是距离最短。
    难就难点,苦就苦点,老x就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,以后,谁炸毛,收拾谁。
    刘玉龙找到刘大双,低声说:“阿木尔跟我说,王爷想找咱们借点银子。”
    刘大双笑了,看来乌泰终于坐不住了,开始出来借钱了。
    真像刘大双想的那样,日俄战争一开战,乌泰就想收些牛羊给俄国人做军需。
    蒙古人是不纳税的,主要是上贡给王爷。上贡这事儿不好说了,高兴了,上点好的,不高兴了,随便对付点或者不理。反正居无定所,你也找不到。
    一个旗也没几户牧民,乌泰前几年和盟里几个贵族打官司,上告到大清藩理院。
    为了打赢官司,送了几万两银子出去。
    前前后后,在北京各大钱庄借了十万两高利贷,由于王府入不敷出,一直没钱还。
    去年蒙地垦荒进了点银子,除去王府开销,还点旧债,又两手空空了。
    本来准备收点牛羊,可是自己旗里牧民手里只剩下种畜了,能够出栏的极少,价格还超高,一只羊就要一两银子。
    又想要找人借钱,打听了一下,靖安刘家有钱,便要阿木尔来商量商量。
    “不借!去年他的卫队打死咱们两个人这笔帐还没算呢!”刘玉龙冲着刘大双说。
    刘大双也根本不想借,对这个乌泰他没有一点好感。
    不过,他灵机一动,突然间有了个想法。既然上一世乌泰借了沙俄九万多卢布,便把全旗山林土地都扺押出去了,自己何不趁机多弄点地?
    “大爷,帐肯定要算,决不能让他们两个白白死了。”刘大双明确表态。
    “那怎么回复阿木尔?”
    “借钱可以,要有抵押,乌泰现在还欠着高利贷哪!我们可以借一万卢布给他,他必须拿十万垧地做抵押。”
    “啊?”刘玉龙有些吃惊。
    “放心,他会同意的!”刘大双轻蔑一笑。
    还真像刘大双所说那样,乌泰同意了,不就是地吗?它又没长腿,到时候本王把它拿回来就是了。
    买了些牛羊,乌泰送给沙俄军队,换了些武器弹药的奖赏,双方关系却更密切了。
    这十万垧因为是抵押,阿木尔也不准刘大双挑选,南四十里,北四十里一比划就完了。
    盐碱地、沼泽地、树林、沙丘都算在里面了,真正可耕地有个六七万垧的样子。
    这有了地,刘大双可是高兴坏了,开春马上种小麦,到时做点大列巴卖给俄军,再多赚点。
    列巴也不难做,大号的馒头烤糊了不就行了。
    实际上,面包的工艺刘大双真的了解一些,当年高中四班那个女同乡也曾带过实验室的面包给他吃,然后,津津有味的讲了一遍面包制做。
    靖安的气候特点是春天有点旱,雨水都集中在夏季,也就是雨热同季,利于作物生长。但春旱对作物影响也很大,经常造成减产。
    还有就是风大,俗话称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”。
    刘大双可是记得,风大的时候,骑自行车顶风都骑不动,要下来推着走。
    小时候玩的最多的是用纸做个小风车,钉在高粱杆上,风一吹,哗哗地转的飞快。要是用彩**,转起来就是一个彩色的光环。
    “风车?哎哟我的娘啊!我怎么把这茬儿忘了?”刘大双在心里重重的感叹了一句。
    刘大双真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光,自己怎么这么笨啊?天天想着蒸汽机、电动机,可偏偏把风车给忘了个一干二净。
    人的思维太多惯性,上学期间,就知道工业革命是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的。所以,满脑子都是这些东西,天天愁眉苦脸的。
    可是,工业革命前,也照样有机械在用啊!著名的荷兰风车,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。
    他好像记得,有一幅好像叫《红磨坊》的油画,就是一座红色的房子,房外面竖着一个巨大的风车。
    就说靖安当地,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很多牧民就装备了一个小风车,蒙古包外面一竖,就可以看电视了。
    二十一世纪,就更了不得,草原上竖起来又高又大的白色风车,风力发电到处都是。
    刘大双想明白了,马上就要吕士全领着一帮人开始做风车。
    抽水,磨米,几个工厂也可以用风车做动力了。另外也可以考虑上个羊毛毡厂,用风能压制羊毛毡。
    甚至可以考虑买个发电机,开始小型发电。有了电,技术上的提升会来个质的飞跃。
    沙俄军队不仅要成品,玉米和大豆也大量的购买,因为他们每天战马的饲料也是个惊人的数字。
    刘大双找来郭孝纯让他继续回去天津主持大局,货物进出不能停,人才引进更不能停。
    又让孟会忠去和五加户的蒙古人谈,由保安军出精饲料,他们牧民专门给保安军繁育军马。平时口粮也由保安军供给,军马按价收购。
    刘大双记得,小时候南边大甸子上就有一个铁丝网围着的大大的军马场。
    有稳定的收入,蒙古人自然高兴,双方基本上谈妥,只待开春,小马驹生下来,就去购买一批来饲养。
    过了一个多月,终于有两个探路保安队员回来了,带回一个好消息。
    “…….省巡防营张管带,以前也是绿林好汉,几个月前招安了。赵四儿和他们接上头了,说是大量要咱们的干粮卖给小日本。”
    一个叫李二牛的队员一五一十的给刘大双汇报着。
    “张管带?不就是张小个子吗?”刘大双反应过来。

章节目录